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以及低碳生活的普及,校园内越来越多的师生采用电动车出行,用户烦恼和管理问题随之而生。一方面,师生的非机动车存在“遮风避雨”的烦恼。另一方面,校园电动车充电安全管理问题也日益突显出来。如何破解?学校《2021年十件民生实事实施方案》的“实施非机动车停车棚及充电设施建设,提供安全便民服务”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进一步解决师生非机动车“遮风避雨”及便民充电问题,在三校区规划建设含充电设施的非机动车停车雨棚。
私拉乱接电线充电 安全隐患突出
学校一校三区占地面积约4500亩,仅雅安校区的新老园区就占地2200亩。因涉及到跨新老园区上课、到农场实验等出行之需,非机动车成了广大师生最为流行的代步工具,非机动车出行已成为了校园内的一道风景。进一步解决师生非机动车“遮风避雨”及便民充电问题,在三校区规划建设含充电设施的非机动车停车雨棚势在必行。
学校建设之初并未设置电瓶车专用充电位。2018年,学校集中在宿舍区试点增设了智能充电桩,但其他区域“高空飞线”现象特别普遍。问题尤其明显的是家属区,充电基本都是从家里牵电线到一楼给电瓶车充电,充电完毕未及时断电、雨天塑料袋“保护”插板充电、连夜充电、甚至单元门口区域成为“停车充电区”的乱象比比皆是,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近年来,社会上电动车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事故比例逐渐升高。据相关数据显示,80%的电动车火灾是在充电时发生的,而电动车火灾致人员伤亡的90%是因将其置于门厅、楼道或过道内充电。鉴于此,学校保卫和后勤部门在巡检的时候,多次就师生充电乱象进行劝阻或制止,也多次开展专项集中整治行动,但效果并不理想,安装集中智能充电桩的呼声越来越高。
考虑到师生迫切的充电需求和充电安全,学校决定再次调研,系统规划建设电动车智能充电桩。
后勤保卫联动 增设智能充电站
为切实做好非机动车停车雨棚及充电设施建设,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安排后勤、保卫等部门经过多轮数次对教学区、家属区和办公区域的充电需求进行摸排调研,决定在全校范围内大规模启动这项民生实事工程。根据电动车日常的主要活动范围、集中停放地点等情况,确定了充电桩安装场所、数量及方式,在充分考虑消防等安全的基础上研究确定新增充电桩点位,尽最大努力解决校内师生的充电需求,切实解决师生员工电瓶车充电难题。
经过一年的努力,先后在教学区、办公区、家属区新增智能充电桩点位46个、新建充电停车棚15个、新增充电口806个,能同时满足806辆电瓶车智能充电。
雅安校区完成364个充电口。1月,经实地勘查,在新区电梯公寓附近确定新增智能充电口40个。9月中旬,实地勘查图书馆,确定新建车棚并新增智能充电口20个。10月12日,考虑到校园公共区域充电桩覆盖率较低、师生充电较困难的实际,专题调研了11教、12教、1教、3教、5教、6教、家属区、宿舍区等17个点位,最后确定新建停车棚7个、新增304个智能充电口。10-11月,智能充电桩安装工程紧锣密鼓地推进。历时2个月,新建车棚、安装线路、建设充电桩,及时公示充电指南等程序,顺利完成了7个车棚、324个智能充电口的建设。同时,充电桩建设在不断延伸,11月30日组织开展农场教学实践基地等区域的电瓶车充电需求调研勘查论证。
雅安校区宿舍区智能充电站
成都校区完成408个充电口。上半年,保卫处、后勤管理处通过对电动车智能充电整体解决方案的优劣,运营商业绩的好坏和收费标准的高低等因素进行市场比选,选择确认优质运营商。根据校区电动车充电需求摸排结果,现场勘查教学楼、行政楼、学生公寓及教师公寓拟建场地情况,确定新建23个点位,安装智能充电口408个,同步完成4个停车棚的修建。经免费试运行平稳后,于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
成都校区家属区智能充电站
都江堰校区完成34个充电口。经过不断努力,都江堰校区在已有的4个停车棚中规划建设了电动车智能充电桩4个点位,新建充电口34个。
告别“飞线” 扫码充电既安全又便捷
新建的智能充电桩扫码充电,快捷高效,深受用户喜爱。智能充电桩具备自动识别功能,电动车电量充满便会自动断电,安全有保障。
2021年学校启动的为民办实事的充电桩建设,消除了校园长期以来非机动车“飞线充电”、入户充电、乱停乱放等带来的安全隐患,校园安全系数明显提升。告别“飞线充电”乱象,小小充电桩解决了民生大问题。
智能充电站操作指南
“今年学校在多个公共区域增加配备充电点位,操作指南清晰明了,打开支付宝或微信扫描插座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快速充电,这太方便了,既安全又便捷,感谢学校”,一位正在为“爱车”充电的同学谈到。
据悉,学校将结合师生需求并关注充电设备使用率,继续调研摸排,力争实现校园公共区域智能充电桩全覆盖。智能充电桩的安装到位,告别了“飞线”,有效解决了校内师生电动车的充电难题。这不仅消除了私拉乱接存在的安全隐患,让师生生活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也让校园环境更绿色、更健康、更美丽。智能充电桩建设,既是学校建设“美丽农大”、“幸福农大”的具体实践,更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学校真心为民解难题、用情为民办实事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