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公寓维修有这样一位可爱大叔,他嗓门大,爱开玩笑,常常操着“椒盐雅普”,并伴有爽朗笑声,给人一种不靠谱的感觉。事实是他热情,干活麻利,曾被同事们推荐为学校后勤管理处的“技术标兵”。他就是成都校区动力及修缮二科的水电维修工王强,大家都习惯昵称他为“强哥”。

缘结川农,开启维修人生
强哥是一名“老川农”,20年前,还是当地一名小包工头的他参与了学校雅安新校区的建设。由于他的头脑灵活,工作认真负责,带领的承建小队出色完成了各项修建任务,从而被学校相中,待工程结束后挽留他继续留校工作,从此开启了他在川农大的“维修人生”。
留校后他被安排到了公寓维修。这时他才发现公寓维修远没有想象中的轻松,维修工作有很强的技术性,维修时间又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杂而细碎,关键是有时还不被同学们理解和认同。当时年轻的他一度想要放弃,是不服输的性格驱使他不断坚持,不断总结,在摸爬滚打中逐渐从一名毛头小伙成长为一名技术硬、善沟通的“老师傅”。
奔赴温江,勇挑维修重任
2010年,成都校区正式启用。新建校区初期工作环境非常严峻,维修力量异常薄弱,学校后勤决定从雅安校区抽调一支精英部队支援成都校区建设,以老带新,以便后勤工作尽快步入正轨,维护校区安全稳定。上有年迈双亲,下有年幼双子的王强也被挑中。经过激烈思想斗争后,他毅然决然奔赴温江。他曾经跟领导请示,如果队伍成熟了还是希望回到雅安,那个生他养他的家乡。但是十多年过去了,他只字未再提。轮休时两地来回跑。特别是疫情三年,因为雅安成都两地的疫情防控政策的不一致,他甚至两个月都未返家。私下他也曾透露出对家庭的愧疚,但是对于工作他却永远无怨无悔。
公寓维修属于“包干制”。在自己的“责任田”内,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原因都必须立即赶到现场处理,王强常年保持着300起/月的高维修量,楼梯上上下下,微信步数10000+/天,同事们打趣他利用工作锻炼了身体,他呵呵一笑。其实,外人不知道的是,他时常会接到楼上楼下来回跑的维修单。比如刚处理完某栋601的维修下楼,隔壁宿舍602又来报修。同事调侃他“咋办?”,他爽朗一笑,大声说:“继续上楼噻!”。不过,开朗的强哥也有烦恼。他最怕深夜电话铃响。所以他常年坚持每晚12点以后休息,原因是学生就寝休息了,应该就不会再有维修任务了。
由他负责的公寓内住着上百人的留学生,文化不高的他最怕留学生来报修。因为听不懂,曾经还闹过不少笑话,有时甚至还需要管理老师来帮助。但是远水解不了近渴,强哥明白,为了更好服务,必须依靠自己。于是他下载了翻译软件,自学简单英语,配合丰富的肢体语言,他逐渐对留学生寝室的维修工作得心应手。渐渐热络起来,也和他们成为了朋友,热情的留学生看见他总是竖起大拇指,热情地说“Very good!”。
心系学生,誓做维修达人
王强总是把学生们的需求放在第一位。他说这些孩子背井离乡来求学,不能因为生活中的烦心事影响他们的学习,所以他总是跑得快,跑得勤。去年夏季的某一天,强哥接到了五公寓整个楼层跳闸的报修电话。他意识到如此炎热的天气没有电得多难熬,所以立即丢下饭碗赶到现场。刚开始他以为是负荷太大的原因,挨间寝室劝说同学们减少不必要的电器使用。反复送电跳闸几次后,同学们开始怨声四起,强哥意识到此事不简单。他先是安抚同学们的情绪,告诉同学们事情处理起来的困难之处,并随即做出必须挨间寝室排查的决定。同学们见他汗流浃背地来回奔走于各个寝室和配电间,不理解的声音越来越小,配合的动作越来越默契。最后终于发现是有一间寝室的插座上的螺丝生锈造成了短路,更换后就可以正常使用得以解决。此时的强哥汗水早已浸透衣服,双腿疲软,不过看见整个公寓恢复了正常供电,他如释重负地笑了。
公寓的维修看似简单,其实也需要不断总结,用心感受。今年3月,强哥发现7公寓一楼每隔几天就有疏通的报修,虽然每次他都成功解决了当下问题,但他认为这么高频次的报修一定有不正常的原因存在。于是他报备部门领导后,请土建方挖开了主管查找原因,这才发现当时建设施工方主管内“大管套小管”,时间久了就会时常发生堵塞,问题迎刃而解。
维修工作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正是有着像强哥这样的一群后勤人默默地在各自的岗位上坚守,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解决师生们的小烦恼,相信我们的“美丽农大、幸福农大、平安农大”建设目标一定能提前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