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成都校区后勤水电运行保障组组长夏永洪
四川农业大学宛如一个庞大的生命体,其中隐藏着一条不息的“生命之河”——水电管网,它如同人体中跃动的脉搏,夜以继日地为教学与科研活动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在成都校区,水电运行保障组组长夏永洪,一位忠诚的守护者,十五年来矢志不渝地守护着这条“生命线”。他将工匠精神深深烙印在每一根电缆、每一段管道之中,确保了校园“血液循环”的强劲与稳定。
三年砺剑点亮校园“双心跳”:攻坚二电源建设
2021年1月14日晚,伴随着10千伏的高压电缆主进线结束了最后一次改搭工作,成都校区电力的“心脏外科手术”悄然完成。夏永洪所在的后勤水电团队历经1000多个日夜,为校园安装上可靠的“双心跳”——双电源供电(双回路供电)系统。
二电源建设并非简单的“新增线路”,而是涉及校园电网整体升级的系统工程。作为关键参与者,夏永洪全程介入,从前期准备工作起,配合供电公司、设计院勘查校园原有电网结构、提出校内用电负荷分布的实际需求,到施工阶段的电缆敷设、设备安装、电气试验与保护调试、临时供电保障,乃至后续的联动测试与验收、常态化巡检与优化电缆敷设,以及设备安装后联动测试与验收期运维,他作为技术实施的骨干,为守护师生用电安全提供了坚强后盾。
面临工程施工过程中市政电网接入协调头绪多、校内管线错综复杂和施工不能影响正常教学的三大难关,团队层层攻坚,迎难而上,实施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了项目顺利推进。夏永洪白天在工地协调土建、电气等交叉作业,晚上核对设计图纸……他晒得脱皮的脊背,成了同事夸他的“荣誉勋章”。当站在崭新的配电室前,夏永洪说:“我们建的不仅是电力工程,更是校园运行的补给线。”那些被汗水浸透的图纸、被磨破的手套、被雨水泡发的施工日志,都化作校园里永不熄灭的灯光,照亮着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
扩容改造的“血管疏通术”:筑牢电力基石
2022年,成都校区又做了一场电力系统的“血管手术”——六教、食堂、一期教师公寓电力扩容改造。面对电网脉络老化的难题与师生日益攀升的用电渴求,后勤水电团队迅速展开了与时间竞速的‘血管疏通术’,运行组组长夏永洪再次成为这场攻坚战的“主刀医师”。
这项工程绝非简单的“线路增粗”,而是涉及负荷测算、线路改造、设备增容、安全调试的系统工程。夏永洪带领团队化身校园电网的“活体扫描仪”,从勘探老旧线路的细节,到精心设计扩容方案;从细致协调停电时段,到严格监督施工质量,每一个环节都彰显了他精准的把控能力。在食堂电路改造中,他采用“夜间错峰施工法”,巧妙地避开了师生用餐高峰,将原本需50天的工期压缩至30天。师生们未曾察觉的是,那一盏盏重新亮起的灯火背后,是施工团队夜以继日的辛劳,是夏永洪每天凌晨四点验收施工的身影,是他布满血丝的眼睛里映照出对安全的执着。
突发停电的“急诊抢救战”:点亮万家灯火
2022年9月26日凌晨00:03,成都校区学生1-11公寓以及1、2、3期教师公寓突发大面积停电,给后勤水电团队带来巨大压力。
面对突发状态,夏永洪在科室负责人的带领下和团队一起展开“急诊会诊”。凭借15年积累的“临床经验”,他快速锁定“病灶”——二期教师公寓745米高压电缆故障。在“大海捞针”的排查中,这位“电力医生”展现出惊人的专业素养:仅用3小时就精准定位故障点,误差仅2.3米,为后续“手术”赢得了宝贵时间。从凌晨到黄昏,夏永洪始终坚守“手术台”。在狭窄的电缆沟里,后勤水电团队连续奋战18小时。汗水浸透工装,油污沾满双手,但他那双专注的眼睛始终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最终,在18:25分成功完成这场“急诊手术”,让光明重新照亮校园。这场长达18小时的“光明之战”,如同一面镜子,真实映照出夏永洪日常工作的艰辛与执着。作为校园“光明守护者”,他始终以“零差错”的标准要求自己,用实际行动诠释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后勤精神。在这场与黑暗的赛跑中,夏永洪用专业与担当,交出了一份完美的答卷。
故事还在延伸。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科技园区一幢幢实验楼已拔地而起,成都校区用电需求急剧增加,夏永洪所在的团队再次投入到“三电源”建设中,为学校“双一流”建设默默贡献自己的青春与力量。
他常说:“水电保障看似平淡无奇,但必须万无一失。”夏永洪用脚步丈量校园的每一寸管线,用双手筑牢至关重要的后勤保障。他是校园“生命线”的坚强卫士,更是师生心中默默奉献的无名英雄。
——致敬每一滴汗水,致敬每一份坚守!
